close
今天某位老師想我反應一位學生的問題,
當然我之前已經知道這位學生的問題點,也給他很多的規勸,
不過今天聽到還是有點無奈,
其實他的優點很多,是個很活潑、開朗、體貼的孩子,
不過他的缺點卻掩蓋過這些優點,
當然,是缺點大?還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只看到缺點?
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了。
我心裡產生很多想法:
第一:大部分的人只會看到對方的缺點,卻從不檢視自己的問題。
這往往是摩擦的開端,幾乎每一位跟我抱怨的孩子,他們都不曾檢視過自己的問題出在哪?
"錯,都是別人的錯。"是誰灌輸我們這樣的想法?
我們為了毫不值錢的面子問題,寧可頂著會犯下滔天大錯的事實,也不願承認自己有錯,
或許太多社會事件、政治新聞都這樣子作示範,或許我們身邊的大人也這麼做,
所以孩子理所當然就這麼做。
如果大家都能將自己轉換成對方的立場,思考幾秒鐘,或許世界會很不一樣。
第二:在我們看到別人的問題時?是批評他或是幫助他?
自己的問題往往不易察覺,但當你看到對方的問題時,你是急著嘲諷他、批評他?
或是希望幫助他看到自己的問題,並協助他解決問題?
社會病了,人心病了,大多數的人都樂於見到別人的糗事或失敗,好藉此提生自我的成就感與價值感,
而我們卻只專注在對方失敗的地方,卻沒想過對方曾對我們的付出與幫助,
把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,在感恩節快來臨的時候,順便提醒大家,別忘了沒有人應該為你做事,
請心存感恩,去感恩每位幫助過你的人。
第三:你不願意面對的問題,他永遠會一直出現。
那孩子因為不得體的言語,使得他的人際關係很不順,甚至自己希望轉學,
我聽到大家對他的捉弄,心理是又無奈又好笑,
他的人際關係出問題,必然是因為家庭中某些因素,
轉換環境,問題仍然會出現,除非他發現問題點,願意改變,否則問題永遠都存在,
不管你如何否定他。
最後,我希望大家可以在心中多種一些愛的果實,
去探討每個行為背後的原因,不管是好還是壞,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渴望,
就是渴望被愛與關懷。
然而乾涸的綠洲,無法供應饑渴的旅人,希望大家在心中能多給自己一點愛,
進而分享愛,分享才是最大的快樂。
我的孩子,希望你們都能學到這一課。
當然我之前已經知道這位學生的問題點,也給他很多的規勸,
不過今天聽到還是有點無奈,
其實他的優點很多,是個很活潑、開朗、體貼的孩子,
不過他的缺點卻掩蓋過這些優點,
當然,是缺點大?還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只看到缺點?
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了。
我心裡產生很多想法:
第一:大部分的人只會看到對方的缺點,卻從不檢視自己的問題。
這往往是摩擦的開端,幾乎每一位跟我抱怨的孩子,他們都不曾檢視過自己的問題出在哪?
"錯,都是別人的錯。"是誰灌輸我們這樣的想法?
我們為了毫不值錢的面子問題,寧可頂著會犯下滔天大錯的事實,也不願承認自己有錯,
或許太多社會事件、政治新聞都這樣子作示範,或許我們身邊的大人也這麼做,
所以孩子理所當然就這麼做。
如果大家都能將自己轉換成對方的立場,思考幾秒鐘,或許世界會很不一樣。
第二:在我們看到別人的問題時?是批評他或是幫助他?
自己的問題往往不易察覺,但當你看到對方的問題時,你是急著嘲諷他、批評他?
或是希望幫助他看到自己的問題,並協助他解決問題?
社會病了,人心病了,大多數的人都樂於見到別人的糗事或失敗,好藉此提生自我的成就感與價值感,
而我們卻只專注在對方失敗的地方,卻沒想過對方曾對我們的付出與幫助,
把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,在感恩節快來臨的時候,順便提醒大家,別忘了沒有人應該為你做事,
請心存感恩,去感恩每位幫助過你的人。
第三:你不願意面對的問題,他永遠會一直出現。
那孩子因為不得體的言語,使得他的人際關係很不順,甚至自己希望轉學,
我聽到大家對他的捉弄,心理是又無奈又好笑,
他的人際關係出問題,必然是因為家庭中某些因素,
轉換環境,問題仍然會出現,除非他發現問題點,願意改變,否則問題永遠都存在,
不管你如何否定他。
最後,我希望大家可以在心中多種一些愛的果實,
去探討每個行為背後的原因,不管是好還是壞,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渴望,
就是渴望被愛與關懷。
然而乾涸的綠洲,無法供應饑渴的旅人,希望大家在心中能多給自己一點愛,
進而分享愛,分享才是最大的快樂。
我的孩子,希望你們都能學到這一課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